反对歧视,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
要做到平等和谐,那么就要做到不歧视,尽最大的努力照顾到每一个群体,以体现真正的人文关怀。歧视是个贬义词,部分人自诩不会歧视,但是有些歧视是不知不觉的。比如说对无障碍群体的歧视。我们能看到有人阻止盲人和导盲犬进入公共交通,也能看到坐轮椅的人面对商店小台阶时不知所措,更会看到残障人士在使用正常人的便利设施时的满头大汗,也许旁边还会传来几声讥笑。
所以,我们不能只看到一个正常人需要什么,更要看到一个无障碍人士需要什么。正常人需要提供便利的公共设施,无障碍人士也需要提供便利的无障碍设施。一个城市的无障碍设施完善度,是体现人文关怀和平等的标杆。
日本有相对完善的无障碍设施。例如,在日本,城市旅游局的网页特别提到了景点的无障碍信息;公共交通系统网站用红色方框标出无障碍路线,并有专门的服务人员辅助通行;有经验的残疾人旅行者写了指南,包括旅游景点和热门餐馆的信息。
相比之下,在中国,这些零碎的无障碍信息需要残障人士一点一滴地拼凑起来:比如去旅游时订酒店,需要从网上酒店公布的照片中看到道路是否平坦,从客人上传的房间照片中拼凑出厕所的全貌。如果你想得到更详细的信息,如墙面有没有安装无障碍扶手,卫生间有没有安装残疾人安全抓杆,方便淋浴的座椅和紧急按钮等等,你经常需要打电话向酒店确认,但大多数时候,没有使用过这些设施的前台工作人员都会四处询问确认,常常不知所以。
“无障碍”设施传递出一种对残障者关怀的态度。无障碍设施有各种各样的类型:盲人行道、无障碍扶手、警示标志……阻碍它们推广的因素通常不是成本。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需要许多部门的协调。路面修建一个无障碍坡道,可能涉及市政府、街道、周边商户等。当存在交叉管理时,通常很难协调,最终的结果可能也只是一个妥协。
无障碍还是一个意识工程。为了确保残疾人能够连续驾驶轮椅,使用盲道,无障碍设施不仅需要存在于某个地方,还需要允许残疾人“全程畅行”使用。但是在中国城市的部分老旧公共场所里,卫生间缺少供残疾人使用的卫生间安全扶手,小台阶高低差连接处没有设置轮椅坡道,走廊通道上没有安装通道扶手,一些人行道上的盲道堆满了车辆······歧视往往不在明面上表达,而是存在于一些意识和细节上。
2018年我国颁布实施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,目的就是为了创造无障碍环境,保障残疾人等社会人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。
消除歧视,拥抱平等,我们仍需加大无障碍环境的宣传建设和完善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,让更多人的人参与到无障碍环境的建设中来,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的平等和谐!